第20章

    “为万世开太平。”郑澥重复了这句,盯着他说道:”好大口气,此非常人所言,现在就罢了,在他处可要慎言。”</p>

    “郑兄,不说这个了,我看你对这里的饮食挺感兴趣的,可有何建议?”许天转而问道。</p>

    “见笑了,我能有何建议。实言,我自幼家贫,经常不能吃饱饭。后来就养成了贪吃的习性,在吃这一途上向来不亏待自己,往后我有暇还会常来。”</p>

    “还是郑兄爽快坦诚,你上次来,也让这店名气大涨。我对你也佩服的很,别人想取一进士尚不可得,你自幼家贫却成为首屈一指的状元,至少也已青史留名了。”许天恭维道。</p>

    “你也太过于高看我也,获得榜首也是侥幸,所谓状元,每年都会有,过上几年就几乎无人还记得了。”郑澥笑着摇摇头。</p>

    “不然,常人也许会忘记,但史书绝对不会忘记,还有你的家谱也不会忘记。进士之难,连杜甫孟浩然都不可得,何况状元。</p>

    现在没有他人,我想请问一下郑兄,这其中可有什么诀窍,可否给我也透漏一二。”</p>

    “呵呵,何来窍门之说,若是说心得,我倒有些许,虽然也没有什么稀奇,讲出来可供你体会,若是你往后有意愿走科举之路,或许可以参考一二。”</p>

    “咦,我道士出身,也可以参加科举么?”许天很惊讶。</p>

    “通常自然是不行,但也要看人分情况,官场之上,极少事是定死的,只要有州府推荐,自然能参加科举。”</p>

    “哦,我明白了。”所谓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,古今皆然,地方和中央向来都不会完全同一条心,所以能否参加科举,看他的意思,关键还在地方的官府。</p>

    郑澥说道:“科举场外的姑且不谈,此因人而异,一时也无法改变,当下只谈科举笔试。</p>

    进士之难,不仅在于文才,能有幸参与科举笔试的考生,文才上大都不会很差,难就难在是否合对了主考官的口味脾性。”</p>

    “你说的这个,我很是赞同,可考官的性格实在难以琢磨,除非之前就熟识此人。”许天点头。</p>

    “考前就熟识考官自然最好,但若是不认识或是了解的不深,只能通过平日里此人的言行作为,诗文和风评推测而知。”郑澥解释了一句。</p>

    “如此这就极难了,需要长期关注,但想来每年的考官都不会是同一人,岂不是朝中所有相关的可能主持科举的人都要关注。”许天有些疑惑。</p>

    “你说的很正确,就是如此,所以要熟悉官场。不过投其所好虽是重要一策,仅此也还不够,诗文说到底也的确是小道,科举之时不能局限于小道而不自知。</p>

    太过于突出自己往往适得其反,有时反而不妥。与此同时,更要放眼于天下,对治国理民之道有真知实见。</p>

    同时要避免空谈,这其中度的把握也是关键与难处,与考官其人也有关系,有时也要看气运。大抵就是如此。”</p>

    许天大概明白了他的意思,既要看文才,也要看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立意,还要看阅卷人的脾气性格,哪个方面不行,都难以脱颖而出。</p>

    “多谢,我大致明白了。我还另外有些问题,郑兄在州府工作,想来对天下大事比较清楚,我想问一下最近北方几道是何状况。</p>

    据说有节度使想主动纳地投降朝廷,不知到底是真是假?”许天打听道。</p>

    “看来你也有信息途道,确实,已有节度使甘愿放弃节度使之职位,并将家眷迁到长安,听候朝廷安排发落。</p>

    还有往日不服的节度使也请命要遣送质子到都城,大略说来,如今形势大好。”</p>

    “那都城长安最近有何消息值得说道的,当然我指的是跟朝廷机密无关的。”许天平时闲的无聊的慌,很关心外面正发生的国家大事。</p>

    “嗯,长安的信息自然很多,但大多不值得常人关心,可值得拿出来说的,一是皇帝今年要过大寿,这段时间龙颜大悦,准备大兴土木,疏浚龙首池,建新殿。</p>

    有两人竟然在此时反对阻拦,结果可想而知,因此被贬斥。所以说想做事也要看时机啊。”</p>

    皇帝要过大寿的事,许天之前听说过。此时再次听到这个消息,心里却不怎么开心。</p>

    无论什么理由,大兴土木在历史书上都是皇帝开始堕落贪于享受的表现,况且现在天下真的还不安稳。还不到时候啊。</p>

    不过还好,只是修个宫殿而已,在历史上也是常有之事,还不能真的说明什么。</p>

    “那两人因此被贬斥,也真倒霉啊。”</p>

    &quot;还算好,不甚严重,各去一级而已,皇上乃英明天子,说不定哪天又官复原位了。</p>

    另一事就是皇上让韩愈韩大家撰文记述平蔡州之事,然后会就此立功德碑,已经有几个月了,想来也快要完成了,关注此事的人甚多。&quot;郑澥提到另一件事。</p>

    “哦,韩公的手笔自然不一般,想来以后此也是一段佳话。”许天评价道。</p>

    “或许吧,众人都拭目以待。最近我也奉命记述了平蔡之事,写成一书,名曰《凉国公平蔡录》,但终归局限于一隅,想来不及韩公记述之周全。”</p>

    “哦,郑兄也有大作,凉国公平蔡录,听这名字感觉很好,后人若想详细了解李将军雪夜进蔡州的详情,恐怕还的看你的这篇文章。”</p>

    两人又就此闲聊片刻,后来郑澥才告辞离去。</p>

    此后某日,许天从工场回华子楼。</p>

    他走到店门口,见到旁边一个背着包袱举着布幌的男子正盯着墙上的饮食简介看,似乎看的很认真。</p>

    这人的装扮让他隐约觉得熟悉,仔细一打量,原来是几月前他曾经在城东门外见过的一个游方郎中,号称五台山道医的那个,叫什么来着,哦,对了,郑注。</p>

    这时,此人也察觉到旁边有人正在看他,转过头来,看着许天,先是略微有点诧异,转而不冷不热道:“我当是何人,原来是你这假道士,叫什么来着。</p>

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章节错误?点此举报